士林戲院篇
士林戲院篇導言
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,而城市裡林立的建築則承載著過去歲月的痕跡,過去曾有五間戲院:「士林戲院」、「陽明戲院」、「立峯戲院」、「民族戲院」、「光華戲院」,坐落在士林的各處,皆是當時居民心中很重要的娛樂和社交場所,更是見證了幾代人的更迭。令人惋惜的是,在1955年開業的台北最老的陽明戲院亦在2019年9月15日熄燈——可是曾在此處駐足的無數個生命留有什麼樣的故事呢?本篇文章中我們將帶大家拾起那些不被當代人所熟知的歷史,重溫流淌在上一代人在此處發生的美好往事。
|與士林五家老戲院的回憶|
士林五家影院中,王德利里長最常去陽明戲院,因為早期不會清場,所以同一部片可以看很多遍,一邊吃著影院外頭賣的小吃,一邊吹著冷氣消磨漫長的夏日時光,也算是當時一種省錢的避暑方式。里長也分享當時在港片尤為風靡的年代,有周星馳、周潤發、楊紫瓊等大咖港星,再搭配上搞笑無俚頭的港片和工夫片,是他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回憶,而這股港片熱潮是千禧世代的團隊成員們難以想像的。
(臺北市士林區福中里 王德利里長)
許立丕里長談起年輕時對生活環境並沒有太多要求,不像現代人積極追求精緻的裝潢和設備,在里長的回憶中,當時的生活簡樸,哪怕只是在路上裝個布幕放電影,大家都會不約而同聚集在一起,早期人們就在這樣樸實的場所中欣賞電影,簡單而快樂。
隨著士林夜市的觀光日漸興盛,原先僅有一家戲院早早就客滿了,於是吸引許多業主也到附近開影院,因而造成當時的士林有很多家戲院,而多半聚集在慈諴宮廟口。
(臺北市士林區義信里 許立丕里長)
從小在士林夜市裡長大,許聚茂中藥行許鴻銘老闆也談到了早期的士林戲院,老闆表示小時候每逢大年初一,一定是在家裡吃完午餐後就跟同學一同在戲院看電影,這是每年固定的流程,因為對小孩子來說,當時士林並沒有什麼娛樂,也不能往太遠的地方跑,所以過年的唯一娛樂就是看電影。
(許聚茂藥房老闆 許鴻銘先生)
從小在士林長大的大學生李心瑜,提到士林的戲院,「陽明戲院」是她小時候會去的地方,對戲院的印象是外觀有點陳舊,而戲院吸引她之處,並不是因為廳院內的環境裝潢如何,而是因為戲院前的攤販種類豐富多元,總是可以吸引許多人為美食而停留,當時戲院前有知名的豪大大雞排跟風靡一時的飲料店歇腳亭。她也提到通常是學生族群會光顧陽明戲院,除了士林區的中正路上有很多學校比鄰是原因之一以外,對於沒有太多零用錢的國中小的學生們而言,陽明戲院的票價相較便宜、親民,使他們也能輕鬆享受看電影的樂趣;但隨著時光變遷,電影院的選擇變多,而已脫離學生身份、步入職場的上班族則多選擇到台北車站的威秀影廳看電影。
(在地士林人 李心瑜小姐)
士林在地人鄭女士也提到若是在以前,看電影通常會選擇光華戲院和陽明戲院,因為這兩間戲院的規模較大,而放映的都是ON檔的新電影,其他的戲院如立峰戲院則規模較小,且多放映舊片。然而時過境遷,曾經的光華戲院如今改建成了月子中心,立峰戲院接連被拆除,陽明戲院也逃不過相同的命運,曾經風光一時的士林戲院們一一消失,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。
(在地士林人 鄭女士)
洪銘鎮里長談起學生時期的休閒娛樂,幾乎所有回憶都圍繞在士林的五家老戲院中。印象中舊式的戲院設計如學校的體育場,沒有現代常見的包廂設計,但卻是年輕時歡樂的泉源,因為當時的戲院可是年輕小伙們首選的約會勝地呢。有趣的是,小時候的里長還會和朋友們在電影接近尾聲時入場,當戲尾仔,對於士林的戲院,里長的字裡行間滿滿是懷舊與人情味。
而戲院外時常有小攤販販售著各式各樣的美食,從現在流行的爆米花到香氣十足的燒酒螺,都是當年許多人看電影必備的小點。戲院播放的片種五花八門,有福斯電影製作的洋片,也有懷舊的港片,里長透露,當年他們最喜歡進戲院看的是武打片,鄭佩佩等女星更是當年許多人的夢中情人。
只是隨著時代變遷,各種娛樂的興起使後期進戲院觀影的觀眾大量銳減,戲院開始轉型為牛肉場,走向沉寂。
(臺北市士林區仁勇里 洪銘鎮里長)
|戲院放映的片種|
許立丕里長提到當時陽明戲院時常播映院線片,立峰戲院則多為二輪片,至於民族戲院則是坐落在慈諴宮旁邊的巷子裡,也是他和朋友常去的地方,位於往士林國小的方向,現在已成大樓的建築曾是士林戲院所在地,這些戲院都是當地人喜歡去的娛樂場所,連結著人們的情感和回憶。
(臺北市士林區義信里 許立丕里長)
陳明松里長說以前沒有錄影帶,所以在國中時很流行去戲院消磨時間,當時買一張票就可以看兩部電影。而每家戲院放映的片也不太一樣。光華戲院大都播放武俠片,士林戲院則放映洋片較多,立峯戲院則多港片港劇、一些民族電影到雜七雜八的類型都有,播放的片種並沒有太多侷限。
(臺北市士林區舊佳里 陳明松里長)
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,大多數的戲院已不復存在,但這些片段的記憶卻一直存在於居民的心中,戲院連結著他們諸多回憶,見證了他們的成長,也聯繫起與士林的情感。